吕景山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教授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8-11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他从医60年,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治了近百万患者;他在其师施今墨对药理论的启发下,提出对穴理论,为针灸学及针灸处方学的研究和发展创新了思路;他采用“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手法,获得了独特的临床疗效。

吕景山,男,1934年11月生,河南偃师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962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山西省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荣获山西省卫生厅颁发的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荣获太原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名老中医专家》证书;2010年被山西省卫生厅评为首届“山西名医”。

一、悬壶三晋六十载,济世活人一甲子

他师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北京十大名医”祝谌予教授,始终秉承师训,精勤不倦;从医60年以来,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近百万患者,获得广泛赞誉;1975年作为我国首批赴喀麦隆共和国工作组成员,他的医术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虽已年届耄耋,仍然勤耕不辍,服务于临床。

二、昌明“对药”辟蹊径,首创“对穴”树新帜

他在学术上师古不泥,独辟蹊径,见解独到。对药理论是他系统总结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所得,是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的精华。对药理论的总结和发扬,填补了自南北朝迄今一千四百多年以来药对配伍专辑的空白,成为中医方剂学研究的典范,为中医方剂学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他在对药理论的启发下,将其运用于针灸腧穴,首次提出了对穴理论,为针灸学及针灸处方学的研究和发展创新了思路,树立了标杆。他总结出版的《施今墨对药》和《吕景山对穴临床经验集》,先后被评为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山西省1983年科技成果二等奖,受到国医大师程莘农、朱良春和业内老前辈叶橘泉、任应秋、周凤梧、陈汉平等的高度评价,并被翻译为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

三、紧扣优势谋跨越,锁定核心再创新

针刺手法是针灸学的核心技术,是临床疗效的保证。他通过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临床体会,采用“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手法,获得了独特的临床疗效。其中,无痛进针法是将押手与刺手归于一手的进针方法,具有速度快、痛苦少、得气快、针感强、后劲大、疗效佳的优势;同步行针法是他独特的行针手法,应补则补,当泻则泻,使患者在针灸时更快地得气,更好地守气,使气至病所,病痛迅速缓解。

四、求慎敬命德为上,桃李天下誉海内

他行医坚持敬畏生命、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厚予慎取、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多年来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前来找他就诊的国内外患者摩肩接踵,还有许多患者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向他求助,他均不辞辛劳一一回复作答。他毫无保留、倾其所有、甘为人梯、无私传授的风范使后辈受益终生。作为全国第三、第四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他培养了学术经验继承人5名,并通过“全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收徒5名,2011年和2013年分别在香港和加拿大收徒25人。随着“吕景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成立,他的学术思想将进一步得到总结、继承和提升。

五、社会活动展风范,献计献策谋发展

他为了中医的发展殚精竭虑,历任中国针灸学会等社会团体多项职务。在山西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他提出“中医院校主要领导人应用本专业人选担任”的提案,受到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视,极大地促进了山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培养铁杆中医,他向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提议开办“全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该项目现已举办两届,共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67名。

从医六十年来,他精勤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维,为中医针灸的发展树立了新的丰碑。

 

责任编辑: 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