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勤肾病学术思想探究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7-25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江苏孟河学派费伯雄氏第四代传人、江苏邹氏中医肾病的主要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邹燕勤,师承其父邹云翔(我国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师从费伯雄高足刘莲荪)。她是江苏省首批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暨中医肾病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吾等作为其弟子, 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略陈于下。
维护肾气,兼顾五脏,整体调理
肾气不足是发病内因,临床当保肾气治病求本
先天之本,五脏之根。她认为肾是全身脏腑功能的化源,对人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健康延年等方面都非常重要。肾藏之元阴元阳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与最重要的功能。保护好肾的功能,能促进生长发育,减少疾病与提高疗效,却病延年。
肾气不足,发病内因。邹燕勤认为,肾炎发病的原因,总不越内、外因两端。内因主要是指人的肾气,外因是指外感诸邪、疮毒、药毒。若肾气充足,一是肾之精气阴阳充盛,二是指肾阴肾阳的功能正常;即使外感六淫、疮毒,或使用常规剂量的肾毒性药物,一般都不会发生疾病。发生肾炎与否,决定因素在于肾气的强弱。她强调,肾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的体质,泛指肾的气化功能、人体的正气,也包括调节免疫,抵抗肾炎发生等功能。
维护肾气,治病求本。不论从预防、保健、延寿或治疗疾病来讲,维护肾气都是求本之法。维护肾气,加强肾的气化功能,是邹燕勤治疗肾系疾病的根本原则。她维护肾气的措施有三:
一是在辨证论治方中,根据患者脏腑亏损程度佐以益肾之品,如续断、桑寄生、生地黄、山茱萸之类。二是常据“阴阳互根”之理,于温肾之剂中佐入制首乌、白蒺藜、牛膝之属,以达“阴中求阳”;在滋肾方中伍以淡附片、肉桂、淫羊藿等,以期“阳中求阴”,并少佐枳壳、陈皮等以防腻滞。三是禁用苦寒、辛凉之品以免损伤、克伐肾气,必要时可小量、短期服用;同时注意药物间配合,以兼制其偏。西药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常致伤肾,临床要慎用、少用、尽量不用。
五脏相关,见肾不泥肾
对肾炎水肿的治疗,邹燕勤多从肺、脾、肾着手,以宣肺利水、补气行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活血利水等为常法。她根据活血化瘀法治疗水肿的论点,提出以“温肾、行血、宣瘀,佐以通畅行气的药物,使肾脏血流不发生障碍”,对“各种慢性肾炎,都用补气养血,化瘀温肾予以整体的根本治疗,以增强抵抗力”,并提出五脏中肺与肾最为娇嫩与柔脆,凡是气候变化、物理刺激、情绪波动,外因与内因各方面,都能影响到肺脏与肾脏。
其治疗不拘泥于肾而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理,根据病情而注意其他脏器的治疗。例如她重视研究肾脏病中肺的证候而摸索了一套治肺方法,如疏风宣肺、清肺解毒、降肺理气、养肺滋阴,以及金水相生、肺肾同治等法则;研究了肾与脾的关系,强调先天、后天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对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的辨治均丝丝入扣;又注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肾与肝、心等脏器的关系,采用多脏同治而提高了疗效。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