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古代名医 不重流派重儒道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7-18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成才与年龄关系不大、儒道功底胜于医学知识、自学成才多于从师和家传学习、兼学流派多于单一师承门派……一项针对36位纵跨我国各朝代最负盛名医家的统计研究,刊登在7月出版的《中华中医药杂志》上。这篇名为《古代名医成才经验的共性研究》的研究,透过数据说话,颠覆了世人对传统医学大家的诸多刻板印象,也为当前中医学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反思与启示。

此次研究由江西中医学院开展,对36位史实可信、资料完善且对后世产生影响的医学大家,分别以年龄关系、学医动机、治学特点、成才关键等26项类别进行统计,得出研究结论。

数据显示,古代名医与年龄关系不太大。虽有陈子明等自幼学艺者,但也不乏李时珍等中年始习者,乃至喻昌近50岁转攻岐黄的案例。秉承家学、为了谋生、救治亲友、饶有兴趣都不是最主要的学医动机。功名难成和行医济世反而以36.1%的比例并列排名学医动机第一。

师徒学习是古代成医的主要通途,但数据显示,有36.1%的医家通过自学成才,从师学医占30.6%,秉承家传占到33.3%。

此外,“博广”与“专攻”一直是医学专业学生困惑的难题。数据显示,69.4%的医学大家儒道功底深厚,喻昌精通诸子百家、吴瑭甚至曾检校《四库全书》。博览医书与学识渊博仅占到44.4%和41.7%。

在学习关系上,名医一般也不太重“师道”。数据显示,注重师承仅占8.3%,而兼学流派不偏执占66.7%,访师问贤博采众方占30.6%。崇经重本的占19.4%,而尊经不泥古的占47.2%,重新创新发展的占33.3%。(实习记者张晓东)

责任编辑: 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