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中医药基本知识 介绍多种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6-16 内容来源: 中国网
(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
中医养生理论在阴阳学说的直接指导下解释生命现象,认为阴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属性,而阴阳平衡又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标志。只有脏腑、经络、气血等保持相对稳定协调,维持“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方能保证机体的生存。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个适度的问题,人的生命活动及脏腑器官等,也都有其恒定的承受能力与度数。所以,“适度”同样为养生的宗旨,具体方法表现在情志活动、饮食五味、体力房事等方面的适度。
(三)以预防为核心
养生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预防疾病。因此,防止疾病的发生、演变以及复发,是中医养生学的核心内容,创立了养生学说中“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在这一核心思想指导下,古往今来的医学家、养生家设计与编制了种种的措施与手段,用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四)以综合调摄为原则
数千年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养生学提出了形神共养、协调阴阳、谨慎起居、和调脏腑、动静适宜、养气保精、通调气血、养正祛邪、三因摄生等原则。中医养生所采取的手段与方法更是丰富多彩,诸如调摄精神、气功导引、针灸按摩推拿、食养食疗、药养药疗、日常养护与个人卫生等,而且具有简、便、廉、验的特色。由于人们企求健康长寿绝非一朝一夕、一法一式所能奏效,必须在上述众法中各取所需,实施综合调摄,并且持之以恒,方能内养外调、扶正祛邪、补偏救弊、导气归经,以取得养生保健的最佳效果。
(五)以适应广泛为模式
养生的目的是防病,其适应的对象是所有未病之人、患病之人或病愈之人,具有广泛的适应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长寿期盼值的攀升,养生正在成为大众自觉与自发的行为。当今,健身活动的群众性、普及性与推广性,使古老的中医养生保健思想与方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中医养生学将会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有关情况介绍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健康素养指标,将其作为评价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了解卫生相关政策及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健康促进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 8-12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再次开展了覆盖全国的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2012年健康素养水平为8.80%,比2008年的6.48%提高了2.32个百分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均提升明显。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