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苏杭游 中医药元素多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4-14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清明节,除了祭祀扫墓、寄托哀思,借着小长假,很多上班族也开启了踏青、赏花等主题“微旅游”。记者在出游过程中,发现中医药正成为渐受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

4月5日,浙江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河坊街游人如织,与其相连的大井巷内,一座高过10米的封火墙上,“胡庆余堂国药号”楷体浑厚遒劲,在闹市呈现出中医药文化历史的符号。

登堂入室,穿过前面顾客流连的药店,推开木门,听着捣药声,在草药香气中,走进这家国药字号、清代徽派商业古建筑代表——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宛如时光倒转,回到130多年前。

博物馆诉说璀璨文化

胡庆余堂前堂后馆,在后面的博物馆中,讲解员带游客们领略了中医药史的变迁,从药王孙思邈到中药鼻祖桐君老人,从药物学发展到历代方剂学主要著作。有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历代名人的轶闻趣事,有胡庆余堂现存各类珍贵的制药文物,还有经验丰富的老药工现场演示泛丸、中药材切片。

有兴趣可亲手尝试用传统药具操作药丸,走累了可坐在古式椅上小憩,欣赏院中蓬勃的紫苏、何首乌、覆盆子。

杭州十四中5位学生正在讨论门楼上“是乃仁术”牌匾的含义。一位同学掏出手机搜索后,念道,“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是说医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对患者要有慈爱、关怀之情……”

在苏州市,景德路上的苏州中医药博物馆也成为游客们了解吴医文化,修养身心的好去处。

展厅内,琳琅满目的中医文献,医疗、制药器具、苏派中医标本彰显吴门医派的渊源历史。馆内很多中医药珍藏文物都由当地百姓捐赠而来,足见他们对中医文化的情感。

观摩中医治疗、针灸、推拿、按摩、气功后,可步入庭院中观赏假山、水池、半亭、廊轩,吴文化的精致包容,苏州园林的恬静秀美,在这里一览无遗。

游客青睐中医养生服务

清明有“天清地明”之意,是春季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适逢小长假,作为旅游城市的苏杭两地,很多中医馆也适时推出春季中医养生医疗私人订制,从环境调摄、精神调适、饮食调理、药物调养等方面为游客制订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

苏州市内雷允上诵芬堂、三春堂、宁元堂等药铺都邀请当地知名吴医坐诊,凭借“精心炮制,优质饮片,精当修合”特色,吸引大量游客顺道购买药材,寻医问诊。

多家养生馆门口,纷纷打出中医推拿、中药SPA、养生膳食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放松,借旅游旺季,足疗市场更是火爆。

西安游客张女士全家参观完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马上就去对面的名医馆挂号看病,请医生为一家三口都给把把脉。接诊的胡医生开好药方后嘱咐他们,春天要适度健身运动,也要注意保卫体内阳气,尤其要护肝养脾,适当少吃酸的食物,多吃甜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等。

“赏美景,学文化,顺道还看了病。这样的小长假出游才真正有益身心!”张女士感叹。

各地关注中医药健康旅游

随着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越来越受到政府、商界的广泛关注。

自去年起,各地都在尝试将中医药文化资源和当地生态资源结合起来,把中医药融入历史文化中,呈现出真正活着的传统文化古迹,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标签。

寸土寸金的杭州市河坊街,多家中医药商铺在此生根,除了胡庆余堂,还有同仁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等中医药馆,都在陆续开业。

沿着河坊街一直走就来到建国南路中医街,尽管还在建设中,但已初见端倪,这条长约1公里,保留江南水乡韵味的沿河小街道上,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中医名家铜像、富有故事性的中医历史墙绘、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

据规划,这条街上的医馆今年将会陆续开张,将打造成以中医医疗、技艺传承和产业研发为核心,中医养生保健、文化体验、医疗旅游等多功能的中医药特色产业街区,成为杭州旅游的另一个增长点。

责任编辑: 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