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气散疏肝利胆止胃痛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4-14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推气散出自《医学心悟》胁痛篇,原文主治“右胁痛”,又见于清代江笔花《笔花医镜》,但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不止“右胁痛”,凡两胁胀痛者,均可依证选用。毛德西教授学习推气散是由当学生开始的,他说:“老师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时用到此方,口中还低声吟诵道,‘推气散用枳郁金,炙草桔梗陈桂心,生姜大枣作为引,右胁疼痛效如神’。听起来朗朗上口,疗效如期,所以对此方印象很深”。

组成:枳实(或枳壳)3克,郁金3克,桂心1.5克,炙甘草1.5克,桔梗2.5克,陈皮2.5克,生姜2片,大枣2枚。

加减运用:不欲饮食,加焦三仙;口苦,加黄芩、石斛;胃脘胀满,加代代花、厚朴花;大便不实,加炒山药、炒山楂。

功效:理气疏肝,和胃止痛。

主治:由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或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胁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2~3次服用。此方用量为原书所载,在具体应用时,可以适当加大用量。

方解:此方看起来不怎么起眼,平淡无奇,但组合却非常合拍。枳实、郁金二味,应当是此方之主药。枳实的功效第一是行气,第二是化痰。记得老师有时用枳壳,枳实与枳壳它们是同一植物的果实,嫩的叫枳实,接近于成熟的果壳叫枳壳。枳实行气,不但行肝胆之气,而且也行胃气,加上它的化痰作用,凡中焦肝胆脾胃之气滞,均有行气止痛消胀功效。桂心、桔梗、陈皮为辅药,起到化瘀、理气、和胃的作用。桂心,为肉桂之内皮,去外层之苦燥之性,得中心甘润之味,入心经血分,有活血化瘀作用,而张锡纯认为:“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木得桂则枯,且又味辛属金,故善平肝木,治肝气衡恣多怒。”可见,此方之用桂心,在于平肝制怒。桔梗、陈皮均为中上焦之药,有了桔梗肃肺气,肺气肃降,肝气就会舒展;陈皮还有醒脾开胃的作用,三味药合用,对慢性消化道炎症所致的纳呆、厌食等症,效果明显。炙甘草、生姜、大枣三味,为常用的调和脾胃药,有开胃进食之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此方所应用指证,不仅限于“右胁痛”,左侧胁痛,亦有良效。

病例:周某,男,34岁,于2004年6月就诊。患右上腹部胀痛已有3月,经两次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壁增厚、毛糙。消化内科按“胆囊炎”治疗,效果不明显。见患者右上腹部隐隐作痛,并有痞胀感,口苦,时有呃逆,大便时有秘结,脉象弦滑偏数,舌苔薄黄而腻。

辨为湿热蕴结胆胃二经,致气机不畅而作痛。治以清热化湿,舒胆和胃。方用推气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方药:炒枳壳10克,郁金10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桂枝6克,黄连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竹茹15克,川楝子10克,生麦芽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二诊:服用上方10剂,所患胀痛有所减轻,它症仍在。上方加生白术30克,全瓜蒌15克。

三诊:继服10剂,大便通顺,口苦减轻,呃逆停止发作。舌苔转为薄白,脉象亦较和缓。又服10剂,病告愈。查B超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

按 慢性胆囊炎右胁痛者,颇为多见,多为肝胆气郁夹湿热证候,故在应用推气散时,老师常合黄连温胆汤使用。本例症状、脉象、舌象,都具备气滞夹湿热之象,故选用推气散合黄连温胆汤是对应之举。但在应用推气散时,毛德西对于中焦湿浊重者,必用桂心,而对于湿浊不重,仅肝胆之气郁滞者,则用桂枝,因桂枝本可以调达肝气,且燥热之性又较桂心平和,还可以辛温通络,振奋阳气,只是用量要小一点。

□ 索红亮 张文宗 河南省中医院 毛德西名医工作室

责任编辑: 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