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秀文
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3-28  内容来源: 中国网

班秀文,男,壮族,1920年1月出生,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足迹遍及壮乡村寨,是现代壮医药理的奠基者

◆他常说为医者既要有割股之心,又须医道精良,方能拯救难厄

◆他感于壮族妇女辛苦多疾,潜心妇科病的研究,发展创新了中医妇科学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班秀文静静地坐在简朴的客厅里,犹如仰止的青山……

笔者聆听着班秀文的儿子讲述老人历尽坎坷而又成果丰盈的一生。虽然与老人已无法用语言交流,但他炯炯的眼神和传奇的人生,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蕴含深邃的斑斓世界。

7个铜板上大学

班秀文,字壮,壮族,1920年1月出生于广西隆安县雁江乡长安村那料屯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骨伤科医生,曾用中药治愈不少跌打损伤、虫蛇咬伤的村民,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班秀文6岁就常跟祖父上山采药,在祖父的熏陶下,他幼小的心灵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岁那年,家庭突遭厄难——祖父和父亲患了急性热病,在1个月内相继去世。从此家道贫寒,生活维艰,举家迁往广西平果县,他也沦为放牛娃,靠母亲卖水维持生计。

苦难的童年铸就了班秀文坚强的个性,他铭记祖父“勤学刻苦,学医济世”的遗训,一边放牛,一边自学。在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帮助下,他12岁才进入学校读书,结束了牧童生涯。1937年秋,他以全县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上广西省立南宁医药研究所(本科)。可是,从家乡到南宁数百里的路途、上学后的生活来源等等,是那样遥不可及……

让班秀文想不到的是,慈祥的母亲靠卖水赚的7个铜板实现了他的愿望。班秀文就是靠着母亲那7个铜板,走烂了5双草鞋,从家乡走到了南宁,步入了杏林。

南宁医药研究所是一所公费学校,大学3年寒窗,他勤奋学习,寒暑不辍。他把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通读精读,口诵心记、由浅及深,从博返约、日积月累。他还随时随地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深得学校教师刘惠宁、刘六桥的喜爱。老师常带他到自己的诊所见习,传授医案,使他奠定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

仁心仁术济世民

1940年秋,班秀文毕业分配到凌云县平私医务所当所长兼医师。当时边远山区缺医少药,很多疾病无法治疗。他经常四处奔走给群众看病。病人付不起钱,他少收或免受药费。为减轻病人负担,他坚持采用针灸和草药给群众防病治病,内服外用兼施收到较好的疗效。如治乳腺炎常用芭蕉根捣烂外敷,1~2小时即可见效;治食滞泄泻,用番桃叶嫩苗,其效神速。

班秀文有感于当地壮族妇女忍辱负重、劳作辛苦、饱受妇科疾病的折磨,遂开始注重妇科疾病的研究和诊治,历尽时日、救人无数。由于当局不重视中医和山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他的医术和抱负无法施展,愤然辞职返乡。其后在平果县中学医务室、县卫生院供职,1946年辞去公职在县城悬壶开业。他很快就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医生,25岁时被选为县中医师公会理事长。

1955年,他调到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当医师,负责筹办中医科工作,为创建中医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因工作出色,1957年他奉命调到广西中医学院的前身——广西省南宁中医学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辛勤耕耘铸大医

60多年来,班秀文在教学和医疗一线辛勤耕耘,爱岗敬业。

他热心中医教学,先后讲授过《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等10多门课程。每讲授1门课程,他都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理论和临床案例相结合,深得学生的好评。

他培养的陈慧侬等一批学生已成为全国、广西名老中医,18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和3名高级职称的学术继承人,均已成为中医学术界的骨干力量。李莉是第一批拜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现在已是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广西名中医。

他积数十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擅长治疗妇、内、儿科疑难杂病,对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名家学术思想颇有研究,对中医妇科造诣尤深。著有《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等学术专著;主编《中医药基础理论》、《妇科讲义》、《中医妇科发展史》等教材;在国内外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六经辨证在妇科的应用》受到国内外中医学者的重视,被日本东洋出版社摘要出版。这些论著内容广泛,博中有专,集中反映了班氏妇科学术理论和经验,得到国内行家的赞誉。

责任编辑: 刘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