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广中药材电子信息化模式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3-27  内容来源: 中国信息化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中药材产地来源、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医院药房使用等四个环节的关键信息进行追溯,加强药品质量监管、责任追究的新途径和新的技术手段,成为一项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安全药、有效药的民生工程。10月22日,随着商务部正式下发《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河北省保定市、安徽省亳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广西自治区玉林市成为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四地将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探路全国统一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由此拉开帷幕。

成都模式

我国中药品种多达12000多种,由于中药标准化程度不高,种植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中药材品种繁多,来源分散,产销环节多,使得中药材市场流通存在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中药材流通市场混乱,严重影响中药材市场秩序,影响中药饮片、中成药产品质量及临床疗效,降低消费者对中医药的信任,不利于中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为化解这一矛盾,2011年5月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函,在四川率先开展中药溯源系统试点工作。四川省开展中药溯源试点工作已近两年时间,完成了政府监管、用户查询、产业化运营三大平台建设,已可实现跨省追溯。据了解,从四川省中医院、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等饮片生产企业和多个种植基地开展的试点工作来看,目前实现了种植、流通、生产、医院使用等四个环节全流程贯通追溯。成都中药溯源数据中心建在成都市政府云计算中心,数据信息真实、安全可靠,国家部、省、市等有关政府部门均已可查询到中药溯源监管等有关信息数据,并取得了相关知识产权,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

负责“中药溯源系统研究与应用”课题组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主任温川飙表示,该中心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伊夏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发,作为全国首个“中药溯源系统”,以中药材流通市场为核心,以抓两个源头为着力点:一是对规范化种植药材紧抓药材“种植环节源头”,二是对野生药材、农户种植药材紧抓药材流通“经营商户源头”。建立起六大支撑体系:即溯源标准体系、技术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诚信体系。形成了12个溯源应用规范。打造了四个模式,即系统平台运行模式,中药溯源范围“3+1”模式、中药溯源多部门联动模式,和中药溯源运行模式。打造了可向全国推广应用的“中药溯源(四川)成都模式”。达到了能给各级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以中药材流通市场为核心,上至种植环节,下到加工、药房使用四环节全流程贯通监管追溯,实现中药“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现代技术监管手段,逐步实现让百姓吃上“放心中药”民生工程目的。

目前,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批发市场,进入追溯体系的商家,每户会获得带有溯源功能的电子秤,以代替原来的普通秤。商家在进行交易时,要提供三个关键信息——责任人、商品和交易信息。这三个关键信息会通过电子秤形成一个二维码,并贴在中药材包装上。二维码会跟着这份中药材,从药材形态到饮片企业的饮片形态,再到医院的汤剂形态。

而在不同的形态下,二维码不同。比如说,还是药材形态的二维码与已经转化为汤剂形态的二维码是两张不同的二维码,但这两张二维码在后台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关联并且贯通的——这就使倒推的方式得以实现,即使是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所购买的药品在每一环节的数据记录。从而实现中药“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

之所以通过电子秤形成二维码,并在后台数据库中留下记录。是因为电子秤可以自动联网,自动传输商家所提供的信息。而这得益于ZigBee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可实现区域内信息的采集——后台可以自动找到电子秤,电子秤的数据信息也会自动传输到后台,比如客户端、服务器等,进行交易数据的收集。对于商家而言,这种改变与传统的交易模式相比,仅是换了一个电子秤,打印出来的小票上多出一个二维码。但正是这一张张小小的二维码,将为每一个参与追溯体系的商家构建起各自的企业诚信体系。这与淘宝商家的信用级别道理相通。

成都市食药局安监处处长郑慰称,成都中药溯源工作在技术上已能实现中药种植、流通、饮片生产、医院使用四环节全程贯通追溯。目前已销售的可溯源中药饮片已超过50万包、中药材3万多吨。此外,成都还将市级、县级25家中医机构和专科医院全部纳入溯源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药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也促发了中药材交易转型。

信息化促转型

未来几年,“成都模式”将在保定、亳州、成都、玉林等试点城市大力推广,加快中医药事业的转型发展。具体做法是,按照与中央数据平台对接的统一标准,开发(购买)应用软件,实行买卖交易主体及中药材品种、产地等相关信息的电子化登记与电子结算,对各品种中药材进行规范化包装和粘贴可追溯标识,建设中药材从种植(养殖)、流通到饮片及中成药加工和使用的全过程追溯子系统。在试点地区规模化种植(养殖)的中药材实行产地登记;在农村合作社集中收购和交易的,在合作社进行登记;实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龙头企业,要将追溯范围延伸至中药材种植、养殖地(可在试点地区以外);在中药材专业市场内外交易的经营主体,均在地方追溯服务中心登记。

同时,商务部通过招标方式选定承办企业开发中央平台,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同步汇集各试点地区追溯子系统的流通节点全部信息,实现信息存储、过程监控、统计分析,以及全国范围跨区域实时追溯查询等功能,形成互联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体系。

温川飙表示,试点的过程是体系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经营者的心理和参与程度不断变化的过程。试点暴露出企业担心自己的产品被溯源后,由于出现局部问题而影响到全国市场。因此,这些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有企业还担心由于利用物联网和电子标签技术,建立追溯体系的成本会很高,实施后会给企业经营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但对于诚信经营的企业,追溯体系会使假劣中药材商家的生存日益困难,有助于企业的诚信经营。

据非官方统计,关于假劣中药材的比例,有的专家说是30%,也有的专家认为是60%。虽然数据不一,但专家们得出一个共识,假劣中药材的数量不可小觑。而追溯体系的实施,不仅会对假劣中药材进行监控,还会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大量不规范的企业进不来,或者说它们不敢去溯源。”温川飙表示,对于依靠中药材半真半假、低价手段经营的中小饮片企业,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下,市场最终会淘汰它们。

责任编辑: 刘璟